8月27日至29日A股策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率领代表团在华盛顿与美方就经贸议题进行了一系列闭门会谈。这是继双方在伦敦达成合作框架后,又一次至关重要的面对面交流。从整个行动的背景来看,这次密谈并非偶然,而是美方在当前经济压力下的主动举措。
从特朗普政府此番积极推动会谈的姿态可以看出,美国国内经济已经到了不得不寻求缓解的地步。过去几年加征的关税,像一颗顽固的毒瘤,反噬了美国经济本身。以日用品为例,美国普通家庭为此要多掏出超过20%的费用,汽车企业因零部件成本飙升而苦不堪言,去年本土销量更是暴跌了12%。而在农业领域,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作为美国传统优势产业,大豆种植户们如今怨声载道,因中国这个最大买家的采购量锐减,他们的收益直线下降,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则趁势抢占市场份额。美国商会此次随政府一同参与会谈,实质上就是在替企业界发出强烈信号:如果再继续对抗下去,中国市场真的会完全拱手让人。 然而,特朗普的考量远不止经济问题这么简单。2026年中期选举的临近,使得他对农业州的选票异常敏感。农业票仓几乎是他的政治命脉,因此他在会谈中极力要求中国增加美国农产品采购。但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十年前那个高度依赖美国大豆的市场。目前,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不仅价格更具竞争力,还能够根据中国标准进行定制包装。美国若想通过政治压力强行“要订单”,无异于痴人说梦。中国的采购逻辑一贯明确:产品必须质量过硬、价格合理。此次与巴西签署大豆采购合同,实际上就是在向美方释放信号——市场行为不能被政治绑架。 在关税问题上,美方表现得尤为矛盾。一方面声称考虑取消部分加征关税,另一方面却将电子设备、机械零件等高利润产品排除在外,甚至冠以“保障国家安全”的名义。但他们心知肚明,这些关税的最终负担全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以苹果公司为例,由于中国对美零部件征收反制关税,其生产成本上涨8%,被迫将售价提高100美元,最终导致销量下滑5%。中国在谈判桌上的态度十分坚决:要取消就彻底取消,搞选择性豁免就是缺乏诚意。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美方在技术领域的策略同样“拧巴”。一边抱怨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对美依赖度不足,一边却限制芯片、航空发动机等核心技术的出口。高通公司去年因无法向中国出售5G芯片,直接损失180亿美元,不得不裁员自救;反观中国,在芯片、自主技术研发方面持续突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更是实现对美企的超越。全球产业链早已高度融合,美国执意推动所谓“技术脱钩”,无疑是在自断后路。 其实,美国国内早已为此争论不休。企业界强烈要求取消关税,以恢复与中国的正常贸易;农业州议员更是不断施压,希望政府拿下更多订单。然而,一部分政客却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挠技术出口放宽。这种内部分裂导致美方谈判团队根本无法形成统一立场,三天会谈下来,连一份正式的书面共识都没达成,背后是利益集团的角力在作祟。 相比之下,中国始终保持清晰立场:合作必须基于平等互利。我们欢迎购买美国的优质产品,但绝不接受“强买强卖”;我们愿意开展技术交流,但绝不会寄希望于他国的施舍。当下,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已形成优势,即使美方不松口,我们依然可以凭借内需和多元化市场稳健发展。正如李成钢在会谈结束时所强调的,合作是双向行为,而非单方面的施舍,中美应当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推动两国经贸关系朝着健康、稳定、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如果美国仍抱有“既想占便宜、又要卡脖子”的幻想,这次密谈只能以失败告终。中国不会屈服于压力,更不会为了短期利益放弃原则。要想让中美经贸关系重回正轨,美方必须放下霸权思维,摒弃“小算盘”心态。毕竟,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抗只会走向死路,唯有务实合作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发布于:天津市微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